是什么泥料才可以拿來捂灰?
燒得好的捂灰,黑色猶如好的微墨,色黑而不板,有一種溫潤之感,可謂是達到“人為窯變”的特征,這實屬一種火與自然的美。那么究竟是什么泥料才可以拿來捂灰呢?
談及可拿來捂灰的泥料,就要先講一下捂灰工藝,而要講紫砂捂灰工藝,還得先從以往的一個傳說講起。
相傳紫砂名匠時大彬燒制了一批壺,待從窯中取出后卻發(fā)現(xiàn)全部花泥了,絕望之余正欲全部銷毀。一個年輕人卻將他攔下,聲稱自己可以補救,只見這個年輕人把碳粉放入匣缽內(nèi),緊緊包圍住壺身,又將紫砂壺放入窯中重新燒制了一遍。出窯冷卻后一看,壺身色澤如墨,卻又有著別樣的美麗,捂灰壺就此誕生了。
故事的真假早已不可考,但紫砂捂灰工藝確實是古已有之。
有的壺友對捂灰工藝有誤解,認為用來捂灰的壺都是不好的次品。誠然,古人或許是用捂灰來補救或是制作時由于“花泥”等原因引起的燒次變色。
而今人采用捂灰工藝,追求的更多的是火與自然的美。
捂灰是一道傳統(tǒng)的紫砂燒成工藝,但并不是改變紫砂材質(zhì)本身,而是人為的對窯變現(xiàn)象的一種應用。捂灰燒成的紫砂器,如再經(jīng)中性—氧化氣氛進行復燒,又會恢復到原來的顏色。
由于經(jīng)捂灰燒制過的紫砂壺泡養(yǎng)后效果特別,具有像“墨玉”一般的溫潤色澤,深受紫砂愛好及收藏者的青睞。
那么捂灰是采用什么原理來操縱的呢?
我們知道,紫砂泥的著色元素主要是鐵,紫泥、朱泥經(jīng)燒成后壺色為紫褐色或紅色。而捂灰的作用就是將紫紅色變成黛色,這是由于其中的鐵原色在不用狀態(tài)下呈色不同,第一次燒成是在有氧環(huán)境中進行鐵元素和氧充分的反應變成氧化鐵,為紫、紅色,而捂灰是在缺氧情況下燒成,鐵元素與木炭粉即碳發(fā)生反應,碳結合了三氧化二鐵的氧離子,變成二氧化碳逸出,氧化鐵被還原氧化亞鐵。
由于氧化亞鐵呈玄色,所以焐灰的作品呈黛玄色,其實只要稍為懂得一點化學知識,就能很快明白其中的奧妙。
早些時候一般采用谷糠做填充物材料,現(xiàn)在通常用木炭粉,就是將第一燒成后的茶壺放入陶缽內(nèi),用木炭粉等物填充,使壺與空氣完全隔絕,溫度控制在1000度以下。
但捂灰對火溫要求比較特殊,不是任何泥料都可拿來捂灰的。朱泥結晶程度高,捂灰成功的幾率極低;泥料差的,在捂灰后一般會產(chǎn)生“花壺”現(xiàn)象,捂不出效果來,只有泥料好的,才更好看。
底槽青泥料捂灰,顏色黑里透青,青中泛藍,為上佳;段泥類的壺泥質(zhì)結構松散,不可以捂灰。
總之,捂灰的效果取決于捂灰工藝,更取決于捂灰壺的泥料品質(zhì)以及做工,捂灰前已燒成壺的狀態(tài)是捂出好壺的先決條件;換句話說,本質(zhì)不好的紫砂壺,捂灰的工藝再高超,最終出來的效果也會差強人意。